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话像是专为这季节写的。
湿冷的雨气里,己经能嗅到初冬的味道了。
河对岸的霓虹灯光,映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拉长成一片片流动的光带。
踩着水洼嬉笑的少年们,呵出的白雾在冷空气里缓缓上升,羽绒服帽檐上的貉子毛,被风吹得左右摇摆。
这场雨,落在对岸那些年轻人身上,似乎只带来了兴奋。
那些无忧无虑的脸庞,闪着青春的光,他们总能满怀憧憬,想象冬天里各种浪漫的事。
而桥的这一边,景象截然不同。
绾恩攥着伞柄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她手里那把淡紫色的折叠伞,伞骨己经锈迹斑斑,伞内侧贴着褪了色的卡通贴纸——在漏雨的地方,贴纸边角早己蜷曲翘起。
绾恩咬着下唇,目光紧紧锁住桥对岸那片灯火辉煌。
远处便利店透出的暖光里,一对对情侣捧着关东煮擦肩而过,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比起对岸的绚烂,绾恩站着的这边,只有一排排低矮破旧的房屋,挨挨挤挤地靠在一起,像是在冷风里抱团取暖。
“妈妈...”她喉咙发紧,指甲抠进了伞柄藤编的纹路里,“早知道...就在学校等着好了。”
绾恩心里满是懊悔。
她只想快点跑回家,不让妈妈冒雨来接。
可跑回来才猛地想起,妈妈怎么会知道她己经到家了呢?
找不到人,妈妈只会更着急。
毕竟,绾恩还只是个孩子,做事哪能想得那么周全。
妈妈工作辛苦,绾恩常常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她多想快点长大,好帮妈妈分担。
可她终究只是个小女孩,一个只能和妈妈相依为命的小女孩。
这世上,困苦的人们似乎总有相似的影子。
绾恩从没见过父亲,连照片也没有一张。
小时候不懂事,妈妈还能含糊过去。
可随着长大,疑问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
第一次入学,看见别的同学都有父母陪着,她抬起头,眼里全是困惑:“妈妈,怎么他们都有爸爸妈妈,我就只有妈妈?”
“我有爸爸吗?”
“爸爸长什么样子呀?”
妈妈笑了笑,蹲下身,紧紧抱住绾恩:“你当然有爸爸。
不过现在啊,就只有妈妈来守护你了。”
“妈妈会永远守着你,好不好?”
“嗯!
好!”
小绾恩似懂非懂,用力地点着头。
时间久了,父亲这个概念,在幼小的心灵里,渐渐模糊成了遥远的影子。
但妈妈不仅做到了守护的承诺,而且做得很好。
“想做就去做吧,别让自己后悔!”
这是妈妈常挂在嘴边的话。
绾恩也格外懂事,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努力不让妈妈操心。
为了照顾绾恩,妈妈只能做些零工,收入勉强维持两人的开销。
有时晚上,小绾恩躺在床上也会想:要是没有自己,妈妈是不是能过得轻松些?
至少,钱能宽裕点吧。
做妈妈的,最懂女儿的心事。
谁愿意孩子小小年纪就背上负担呢?
可生活就是这样,该走的路,一步也不会少。
最难的日子,也算是熬过来了。
“慢慢来吧,等孩子再大些就好了。”
面对旁人的同情,妈妈总是这样轻声回应。
这像是一句无奈时的安慰,或许也不全是无奈。
对那些习惯了优渥生活的人,变故带来的往往是抱怨到无奈的接受,但对绾恩的妈妈来说,孩子本身就是动力,是支撑她走下去的、最美好的期望。
终于,绾恩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
“妈妈!!!”
对岸的灯光映在桥中央,桥上那个身影,绾恩再熟悉不过了。
她抛下雨伞,朝着桥的方向边喊边跑去。
“小傻瓜!
下着雨呢,把伞打起来呀!”
妈妈的声音传来。
绾恩奔跑着,脚下的雨水溅起水花,在对岸灯光的映照下,折射出五彩的颜色。
雨水打湿了她的脸颊,可那双眼睛里,盛满了纯粹的欢喜。
“妈妈你还说我,你不也没打伞嘛!”
绾恩跑到妈妈跟前。
“我的小乖乖,饿坏了吧?
走,咱们赶紧回家做饭去!”
妈妈一把搀住绾恩,绾恩也立刻紧紧挽住妈妈的胳膊。
...夜幕低垂,对岸的音响声又不约而同地响起,想必又是纸醉金迷的一夜。
小小的屋子里,桌上的两菜一汤,是母女俩简单的晚餐。
妈妈轻轻抚摸着绾恩的头发,像是下了决心:“绾恩,妈妈想...还是给你买个手机吧。”
这念头在她心里盘桓很久了。
别的孩子有父母长辈轮着接送,自己却常常因为工作耽搁,去学校晚了。
幼儿园时老师还能帮忙照看,可上了小学,学校强调孩子的自主能力,去晚了总免不了老师的一顿数落。
次数多了,绾恩心里也着急——不是怪妈妈来迟,是心疼妈妈太累。
“有了手机,放学后有什么情况你就能告诉妈妈。
要是妈妈实在忙不开,也能及时跟你说一声。”
“不过啊,”妈妈眯起眼睛,笑着叮嘱,“在学校可千万不能玩手机哦!
放学了才能开,记住了吗?”
“妈妈,我不要。”
绾恩低下头,小声说着,扒了一小口饭。
“没事的,妈妈问过了,”妈妈像是看穿了女儿的心思,“二手市场有那种能打电话、发信息的手机,不贵的。”
“学校里不准我们带手机的。”
绾恩使劲夹了一筷子菜放到妈妈碗里,“妈妈,下次接我,你跟老师说说,以后我可以自己回家了!
老师说我们现在是大孩子了,要学会独立!
哈哈!”
她搬出老师的话,生怕妈妈不同意。
“对了妈妈,你赶紧给老师发个信息吧!
不然明天老师该批评我了。”
想起今天自己跑回来老师可能不知道,绾恩又赶紧提醒。
“好好好!”
妈妈笑着,温柔地抚了抚绾恩的额头,“先赶紧吃饭!”
破旧的黑白电视机里,正放着不知重播了多少遍的神话剧。
电视只能收到两三个台,剧情绾恩早就烂熟于心,但她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妈妈,”绾恩一只手拿着筷子,另一只手托着腮帮子,眼睛盯着电视屏幕,闪烁着某种期待,“你说...这世上真的有神仙吗?”
“嗯?
神仙?”
妈妈一时没明白女儿怎么突然问这个。
“对啊!”
绾恩转过头,眼神亮晶晶的,“你看电视里那些神仙,本事都好大好大哦。
真的有吗?”
“那妈妈问你,”妈妈放下筷子,故意笑着逗她,“你要是真有神仙那么大的本事,你想干点啥呀?”
“我要是神仙啊...”绾恩认真地想了想,“先把咱们住的地方变得跟河对岸那些高楼一样!
然后变出好多好多钱,这样妈妈就不用这么辛苦啦!”
她说着,声音又低了下去,带着点小小的失落,“唉,要是真有神仙就好了...”她心里其实也明白,那大概只是故事。
“傻孩子!”
妈妈把绾恩碗里己经凉了的米饭倒进自己碗里,起身去锅里给她盛热的,“你说的这些事啊,就算是没有神力的普通人,也能办到。”
“啊?
真的吗?”
绾恩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当然是真的!”
妈妈把热腾腾的米饭放回女儿面前,“只要你好好读书,把知识学到手,长大了就能用这些知识去创造价值,赚到钱。
比如说,你要是对盖房子有兴趣,就去学建筑,将来就能把我们的房子盖得又高又漂亮!”
“绾恩,你要记住,”妈妈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这世上,没有哪样好东西,是不用努力就能白白得到的。
就算是你说的电视里的神仙,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千难万险才修成正果的?”
“快吃吧,不然又凉了。”
妈妈转身开始收拾灶台。
“原来是这样...”绾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睛重新亮了起来,“我懂了!
妈妈,我会好好学习!
我会努力!
以后一定要盖一座又高又大的房子,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她挺起小小的胸膛,声音清脆而充满决心:“我是尹绾恩,将来一定能做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