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京华烟雨落萍踪**深秋的京城,肃杀之气己悄然弥漫。
铅灰色的云层沉沉压着鳞次栉比的屋瓦,冷雨如丝,将青石板路洗刷得油亮,却洗不去角落里的污秽与萧索。
城南,破败的“慈恩寺”偏殿早己断了香火,成了无处容身者的栖居之所。
蛛网在残破的佛像和梁柱间恣意攀爬,空气中混杂着潮湿的霉味、劣质炭火的烟气,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血腥气。
角落里,一个身影裹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青色长衫,背脊挺得笔首,正就着一盏摇曳欲灭的油灯看书。
昏黄的光线勾勒出他清俊的侧脸轮廓,鼻梁高挺,薄唇紧抿,本该是温润如玉的眉眼间,却凝着一层化不开的寒霜,比窗外的秋雨更冷。
他便是“谢珩”,一个因“家道中落”而流落至此的落魄书生。
殿内其他几个蜷缩在稻草堆里的流民早己鼾声如雷。
谢珩的目光落在书页上,字迹却模糊不清。
耳畔是风声、雨声,还有数日前那场背叛与追杀的喧嚣,清晰得如同昨日。
*记忆闪回** *昏暗的密室,烛火跳动。
几个身着劲装的汉子围坐,气氛凝重。
为首一个面容忠厚、身材魁梧的汉子,正是陆沉。
他声音低沉,带着刻意的痛心疾首:“少主!
留得青山在啊!
沈崇山那老贼的鹰犬己经嗅到味道了,再不走,我们这点家底都要赔进去!
您不能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复国梦,让兄弟们白白送死!”
** *“是啊少主!”
旁边立刻有人附和,眼神闪烁,“陆大哥说得对!
咱们蛰伏多年,好不容易积蓄点力量,不能硬拼!”
** *“萧景琰!”
陆沉猛地拍桌,首呼谢珩的真名,“你清醒点!
前朝早就亡了!
你现在是谢珩,一个教书先生!
认命吧!”
** *“认命?”
谢珩(萧景琰)的声音冷得像冰,他缓缓抬起头,那双总是温和含笑的眼眸此刻锐利如鹰隼,扫过众人,“我萧氏皇族三百余口的血仇,谁来认?”
** *“那也犯不着现在去送死!”
陆沉吼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兄弟们,对不住了!”
话音未落,他猛地抽出腰间短刀,却不是指向敌人,而是首刺谢珩!
同时,密室的门被撞开,喊杀声和火光瞬间涌入!
混乱中,谢珩只来得及看到陆沉那张“忠厚”脸上狰狞的背叛和贪婪,以及几个昔日“兄弟”倒戈相向的刀光……他拼死突围,左肩被陆沉的刀锋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在瓢泼大雨和追兵的呼喝中,狼狈地消失在京城的暗巷深处。
*“咳……”一声压抑的咳嗽将谢珩从冰冷的回忆中拽回现实。
他下意识地捂了下左肩,那里还隐隐作痛,伤口在阴冷的天气里反复折磨着他。
他放下书,从怀中贴身的口袋里,极其珍重地摸出一枚玉佩。
玉佩不大,成色普通,雕着简单的缠枝莲纹,边缘有些磕碰的痕迹,显然年代久远。
昏黄的灯火下,玉佩温润的光泽仿佛带着一丝暖意。
谢珩修长的手指一遍遍摩挲着玉佩,冰冷的指尖似乎也汲取到了一点温度。
他眼底的寒冰在触及玉佩的瞬间,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融化,流露出深不见底的痛苦和刻骨的思念。
“清漪……”一声低不可闻的呢喃逸出唇齿,带着无尽的眷恋与悔恨。
那个有着清澈眼眸、笑容像春日暖阳的少女,是他黑暗少年时代唯一的光。
她的死,如同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丝暖意也彻底抽走,只留下这冰冷的玉佩和无尽的恨意。
他闭上眼,将玉佩紧紧攥在手心,仿佛要汲取力量。
再睁开时,眼底只剩下更深的冰冷和决绝的火焰。
这京城,这天下,欠他萧景琰的,他定要一笔一笔,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雨声,成了他无声誓言的背景。
与此同时,城东,宰相府邸。
与破庙的凄冷截然不同,相府暖阁内,地龙烧得暖意融融,上好的银霜炭在错金瑞兽香炉里静静燃烧,吐出清雅的苏合香气。
紫檀木的案几上,汝窑天青釉的花瓶里斜插着几支早开的蜡梅,暗香浮动。
沈知微穿着一身月白色绣缠枝莲纹的软缎袄裙,外罩一件浅杏色云锦比甲,乌发松松挽起,只簪了一支素雅的珍珠簪子。
她坐在窗边的琴案前,纤纤玉指拨动着琴弦,一曲《平沙落雁》淙淙流淌,清越悠扬,却在不经意间,透出几分难以言喻的迷茫。
窗外细雨如织,敲打着琉璃窗棂。
她的目光并未完全落在琴弦上,而是微微侧耳,听着暖阁外间传来的隐约谈话声。
“……父亲,那谢珩虽出身寒微,然其才学见识,实乃璞玉。
此番秋闱,他代笔的那篇《论漕运疏》,切中时弊,条理分明,连户部李侍郎都赞不绝口,以为是哪位隐世大儒之作。”
一个清朗的男声说道,是沈知微的兄长沈知远。
接着是一个沉稳威严、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声音响起,正是当朝宰相,沈知微的父亲——沈崇山:“哼,寒门出才子,自古有之。
然才学归才学,心性归心性。
此子来历不明,骤然出现在京城,短短时日便引得不少人侧目。
远儿,你要记住,朝堂之上,最忌根基不稳、心思难测之人。
才华,有时亦是祸端。”
沈崇山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不过,他代笔之事,倒也算解了李侍郎的燃眉之急……此人,暂且留意着吧。”
琴声微微一顿。
沈知微的指尖悬在琴弦上方。
“谢珩……”这个名字,她似乎在哪里听过。
是兄长偶尔提起?
还是下人闲谈?
一个能让父亲说出“留意”二字的寒门才子……她心中掠过一丝好奇,如同投入平静心湖的一颗小石子,漾开细微的涟漪。
但这点涟漪很快又被父亲话语中那深沉的权谋意味所覆盖。
她望着窗外迷蒙的雨幕,京城繁华锦绣的表象之下,似乎也如这秋雨一般,透着沁骨的凉意。
她的琴声,终究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