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边关密诏北风呼啸,卷起漫天黄沙。
燕国北境重镇雁门关的城墙上,守军将士的铠甲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褚云澜按剑而立,眺望远处北狄大军撤退时扬起的烟尘。
这位年仅二十八岁的边关大将眉目如刀削般锋利,左颊一道寸余长的伤疤为他平添几分肃杀之气。
"报——"副将赵琰快步登上城楼,抱拳行礼,"将军,京城来了密使,持太傅府令牌。
"褚云澜眉头微蹙。
太傅杜如晦是先王最信任的老臣,此时派密使前来,必有要事。
"带他来我营帐。
"营帐内,一名风尘仆仆的黑衣人单膝跪地,从贴身处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大将军,太傅大人命小人日夜兼程,务必亲手交予您。
"褚云澜接过信函,指尖触到火漆上那枚特殊的印记时,瞳孔骤然一缩——那是先王的私印。
先王已驾崩半月有余,此时怎会有盖着先王印玺的密信?
"你们都退下。
"待帐内只剩自己一人,褚云澜才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
信纸上的字迹苍劲有力,确实是太傅杜如晦的手笔:"云澜吾侄:先王崩逝前密诏,立三公子允为嗣。
然二公子桓勾结北狄,挟持朝堂。
今允困于京中,危在旦夕。
见此信速归,黄金台上,提携玉龙,以报君恩。
杜如晦手书。
"褚云澜的手微微颤抖。
三公子姬允?
那个在朝中毫无根基,常年称病不出的文弱公子?
而二公子姬桓,那个表面温润如玉实则心狠手辣的皇子,竟然已经控制了朝堂?
他想起五年前那个雪夜,先王在黄金台上拍着他的肩膀说:"云澜啊,他日若社稷有难,望你莫忘今日君臣之谊。
"那时他不过是个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年轻将领,因功受赏,却得君王如此器重。
帐外传来赵琰的声音:"将军,探马来报,北狄大军虽退,但在三十里外安营扎寨,似有异动。
"褚云澜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备马,我要秘密回京。
对外宣称我染病休养,军务暂由你代管。
""将军,此时离京恐有不妥...""不必多言。
"褚云澜打断他,"记住,若一月内我未归,你便率军南下,直抵京城。
"三日后,乔装成商旅的褚云澜悄然进入京城。
昔日繁华的帝都如今笼罩在一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