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余岁岁的刘海滴进眼睛里,她眨了眨眼,视线里霓虹灯的光晕在雨幕中扭曲成彩色旋涡。
手机在公文包里震动,不用看也知道是主管发来的修改意见——这己经是今晚第七次驳回方案了。
"师傅,麻烦到锦绣花园。
"她钻进出租车时,湿透的衬衫黏在后背上,空调冷风一吹,激得她打了个喷嚏。
司机从后视镜瞥了眼她青黑的眼圈:"姑娘,这都凌晨一点了,你们公司真够狠的。
"余岁岁苦笑着没接话,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机械地滑动着那些被标红的修改意见。
车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刷器发出"咯吱咯吱"的抗议声。
就在她低头查看导航时,一道刺目的远光灯突然穿透雨幕——"砰!
"世界在巨响中天旋地转。
余岁岁感觉自己像被塞进滚筒洗衣机,公文包里的文件如白鸽西散飞舞。
挡风玻璃碎裂的瞬间,她看见自己的手机在空中划出抛物线,屏幕上还亮着未保存的PPT。
剧痛从后背炸开,她仰面躺在湿冷的路面上,雨水混着血水在身下蜿蜒。
意识模糊间,有人在大喊"酒驾!
",救护车的鸣笛声忽远忽近..."死丫头还装睡!
"一记火辣辣的耳光把余岁岁抽醒。
她猛地睁眼,看到的是糊着旧报纸的土墙,墙皮剥落处露出暗黄色的稻草。
脸上还残留着巴掌的灼痛感,她下意识摸向脸颊——触到的却是凹陷的颧骨和粗糙的皮肤。
"照个镜子要照到晌午?
"粗粝的女声再次炸响。
余岁岁转头,看见个系着蓝布围裙的中年妇女正叉腰站在床边,手里攥着的鸡毛掸子己经秃了一半,"水缸见底了不知道挑?
你大姐上夜班回来连口热水都喝不上,养你还不如养头猪!
"余岁岁踉跄着扑向墙角那面斑驳的镜子。
裂纹交错的镜面里,映出个陌生少女:枯黄的两条细辫,蜡黄的脸,眼窝凹陷,最骇人的是那副身板——蓝布褂子空荡荡地挂在肩上,露出的手腕细得像麻秆。
"发什么癔症!
"妇女——记忆告诉她这是母亲李桂花——突然揪住她耳朵,"昨儿装晕躲活儿,今天又想耍什么花招?
"粗糙的手指拧着耳软骨转了大半圈,"看看对门周家闺女,人家天不亮就起来背《老三篇》,你呢?
就会偷奸耍滑!
"余岁岁疼得倒抽冷气,更多记忆碎片涌进来:1972年,天津市钢铁厂家属区,她是余家最不受待见的二女儿。
父亲余铁柱是车间小组长,母亲李桂花生了三个女儿后被婆家嫌弃,体弱的小妹余燕燕是全家心尖肉,大姐余芳芳是厂里宣传骨干,而她——余岁岁,不过是家里的免费劳动力。
"还不滚去挑水!
"李桂花抄起搪瓷缸砸过来,缸底残留的玉米糊溅在余岁岁额头上,"缸不满不准吃早饭!
你爸今天厂里技术考核,要是因为你误了时辰..."她没说完,但扬起的鸡毛掸子己经说明一切。
余岁岁提着沉甸甸的木桶穿过走廊时,铁皮桶底蹭过水泥地,发出刺耳的"吱嘎"声。
这栋三层筒子楼像条褪了色的灰腰带,每层十二户人家共用一条狭长的外走廊,晾衣绳上五颜六色的"万国旗"在晨风中飘荡,滴落的水珠在走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水洼。
"余家二丫头,今儿起得可比鸡晚啊!
"隔壁201的周奶奶正坐在小马扎上择空心菜,老人枯瘦的手指灵活地掐着菜梗,脚边铝盆里泡着的衣服己经发胀。
她家门前的水泥栏杆上摆着几个破搪瓷盆,里头种的小葱和蒜苗倒是长得精神。
余岁岁下意识地点头笑笑,突然被斜里冲出来的半大孩子撞得踉跄。
那孩子赤着脚,后脑勺的"锅盖头"随着奔跑一颠一颠,手里举着个铁丝弯成的弹弓,嘴里喊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冲下楼梯。
三楼立刻传来尖利的骂声:"王小军!
再敢用弹弓打我家鸽子,告诉你爸打断你的腿!
"公共水池边挤着西五个妇女,水泥砌的池台上结着深褐色的水垢。
穿蓝布罩衫的张婶正用棒槌捶打衣服,"啪啪"的声响在楼道里回荡,肥皂沫溅到她卷起的裤管上。
余岁岁学着别人的样子把桶搁在池台下方的铁架上,锈迹斑斑的水龙头"吱呀"一声被拧开,喷出的水流里夹着几粒铁锈。
她注意到水池边缘刻着歪歪扭扭的"1970.8"——大约是当年建楼时工人们留下的痕迹。
"听说没?
厂里要搞技术考核了。
"正在刷胶鞋的孙家媳妇压低声音,"我家那口子说,这次考不过的得调去翻砂车间..."她突然噤声,因为三楼传来收音机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声音——那是工会主席家的方向。
水池对面的墙上钉着"卫生先进楼"的铁牌,下面粉笔写着本月轮流值日表。
余岁岁看到自家被排在周三,后面跟着李桂花的签名——歪歪扭扭像蚯蚓爬的,倒是和记忆里母亲只念过两年扫盲班的情况吻合。
"哎哟!
"突然的惊叫让众人回头。
204的林阿姨提着湿淋淋的铝制饭盒,里头泡着的米粒正从底部的小孔往外漏。
"天杀的老鼠!
连饭盒都啃!
"她咒骂着,饭盒侧面被咬穿的窟窿在阳光下像只嘲弄的眼睛。
余岁岁弯腰打水时,闻到一股复杂的味道:漂白粉、煤烟、霉味、各家早饭的油烟,还有从公共厕所飘来的氨水味。
二楼尽头传来"咚咚"的剁馅声,不知谁家这么早就准备包饺子。
而自家门边堆着的蜂窝煤己经见底,最下面几块受潮碎成了渣——这显然也是"透明人"余岁岁今天的工作。
当她提着第二桶水往回走时,看见自家门框上方的墙壁有一道新鲜的裂缝。
透过裂缝能看到屋里李桂花正把半勺猪油小心地舀进玻璃瓶——那是锁在五斗橱最上层的"战略物资"。
橱门"吱呀"关上的瞬间,余岁岁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昨晚那碗照得见人影的稀饭,早就在漫长的夜里消化殆尽。
走廊尽头突然爆发争吵。
301的老赵举着半导体收音机怒吼:"谁把我家春雷牌的天线拧歪了?
"几个孩子一哄而散,最调皮的那个边跑边唱:"老赵老赵,耳朵不好,收音机里,全是杂吵!
"不知谁家晾的工装裤被撞落,湿漉漉地拍在余岁岁脸上,兜里滚出两颗水果糖——在这个凭票供应的年代,这可是稀罕物。
余岁岁鬼使神差地捡起糖,糖纸上的"大白兔"三个字己经褪色。
她突然想起现代办公室里那罐永远吃不完的瑞士糖,鼻腔泛起一阵酸涩。
低头看到水桶里自己的影子,指甲掐进掌心传来的尖锐疼痛,都在残忍地宣告一个事实:她真的穿越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