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野云小说!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杂论对话

第1章 《勤俭论·庭训对答》

发表时间: 2025-07-05
《勤俭论·庭训对答》甲(父):吾闻“克勤于邦,克俭于”,此《尚》之训也。

勤俭之,何以贯乎修、治国乎?

乙(子):尝闻《》曰“之者众,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矣”,殆谓勤以源、俭以节流乎?

昔陶侃为广州刺史,朝夕运甓,曰“吾方致力原,过尔优逸,恐堪事”,此勤之范也;宋季文子相鲁,无帛之妾,无粟之马,曰“子为卿,而贫若此”,对曰“然。

吾观国,其父兄粗而恶者犹矣,吾敢”,此俭之则也。

甲:善。

然勤俭非独节用劳力,更

《周易》“俭德辟难,荣以禄”,何也?

乙:窃谓俭者,役于物也。

昔晏子相,乘弊,驾驽马,景公欲更之,曰“君之禄寡耶?

抑恶夫华美也?”

晏子曰“君之赐,父族母族妻族皆得饱,尚恐侈于士民。

夫德而受禄,德而禄,必遭其患”。

此乃以俭养德,防患于微也。

又闻唐玄宗初政,焚珠玉于殿,曰“锦绣纂组,害女者也”,励精图治而元之治;及奢靡,宠信侈费,遂致史之——见俭则兴、侈则败,非独个,邦国亦然。

甲:尔“俭”与“吝”之别乎?

《论语》载“管仲镂簋朱纮,节藻棁,孔子曰‘管仲之器哉’”,而“禹菲,恶,卑宫,孔子曰‘吾无然矣’”,何也?

乙:盖俭者,节己以利;吝者,私己而废义。

昔季札挂剑于徐君墓,虽故犹践其,此非侈于物,而乎信也;汉文帝欲作台,计值百,曰“百之产也”,遂止之,此非吝于财,而恤乎民也。

故《盐论》曰“者因而变,者随世而制”,勤俭之于义——于己则戒骄奢,于,于国则惜民力。

甲:若夫士农商,其勤俭之责别乎?

乙:《管子》“凡治国之,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农勤则丰,违农,“粒粟,收万颗子”,此勤之基也;俭则器朴,尚奇巧,“器之害于耕者,莫甚于弩;材之害于农者,莫甚于毒”,此俭之也。

商者,虽通无,亦当戒囤积居奇、炫富惑众——昔陶朱公致千散之,“富好其德”,此乃以勤聚财、以俭守德、以义用财也。

甲:善。

今观世之论者,或曰“消费促息,何必苛俭”,或曰“勤则困于务,未必得福”,尔以为何?

乙:此“勤俭”之也。

庸》言“执其两端,用其于民”——俭非废用,乃“用之节”;勤非盲作,乃“宜”。

昔诸葛孔,布公”,治蜀“唯劝农业,无夺其;唯赋敛,无尽民财”,此勤以兴业、俭以养公也;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曰“取之度,用之节,则常;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此千古易之理。

夫俭者,非为啬财,为本也;勤者,非为逐利,为尽职也——本则民,职尽则世治,此《》所谓“夙兴夜寐,洒扫庭”之微,而通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也。

甲:嗟乎!

勤俭之,始于,达于国,根于“敬”——敬物则暴殄,敬奢靡,敬妄为。

尔当记之:“饭,当易;半丝半缕,恒物力维艰”,此《朱子训》之教,亦吾之训也。

乙:诺。

愿承庭训,以勤励,以俭养德,庶几无负先贤之教、国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