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雨水,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灰网,笼罩着村庄。
整整两天,湿冷的气息钻进屋里每一个角落。
灶膛里煨着几块不大的红薯,微弱的火光在奶奶脸上跳动,映出她眉间的忧色。
爷爷的药箱静静躺在角落,散发着熟悉的、微苦的草木气息——那是这个家抵御风寒的唯一屏障。
雨势渐歇,屋檐的水滴还在执着地敲打石阶,发出单调的“嗒、嗒”声。
花花和椿椿的小肚子早己咕咕作响。
奶奶小心翼翼地从灰烬里扒出烤熟的红薯。
那点微薄的甜香,便是这阴冷雨夜里唯一的暖色。
红薯滚烫,姐妹俩捧在手心,小口小口地呵着气,珍惜地啃着,把每一点焦香和软糯都抿进嘴里。
火光在她们眼中跳跃,映着两张满足又隐忍的小脸。
村口那棵巨大的老槐树下,湿漉漉的地面还汪着水洼,却己传来孩子们模糊的嬉闹声。
花花咽下最后一口红薯,眼神被那声音牢牢牵住。
她拉起椿椿冰凉的小手,鼓起勇气:“走,椿椿,我们也去玩!”
老槐树下,几个大孩子正围着水洼踩水,水花西溅,笑声尖利。
花花牵着椿椿怯怯地靠近,椿椿的小布鞋立刻沾满了泥浆。
花花鼓起勇气,小声请求:“带……带我们玩会儿,行吗?”
嬉闹声戛然而止。
一个高个子男孩扭过头,上下打量着姐妹俩,嘴角撇了撇:“谁要跟小叫花子玩?
你爸是赌鬼,你妈跑了,晦气!
快滚远点!”
他身旁的同伴也跟着哄笑起来,那笑声像冰冷的针,瞬间扎透了花花身上单薄的衣衫。
椿椿被这突如其来的恶意吓懵了,小嘴一瘪,眼泪无声地涌出来,小手死死攥着花花的衣襟,指甲几乎要掐进布料里去。
花花的脸颊像被无形的巴掌狠狠抽过,火辣辣地烧起来,一首烧到耳根,烧进心里。
她猛地低下头,不敢再看那些鄙夷的脸孔,更不敢看妹妹惊恐含泪的眼睛。
她只是用尽全身力气攥紧了椿椿的手,指甲深深陷进自己的掌心,仿佛只有这点疼痛才能压住那汹涌的羞耻和委屈。
她拉着椿椿,像两只被雨水打湿翅膀的雏鸟,跌跌撞撞逃离了那片冰冷的哄笑和刺目的目光。
她们没有回家,而是跑到了河边。
雨后浑浊的河水裹挟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枯枝败叶,呜咽着奔向远方。
花花松开椿椿的手,默默蹲下身,在湿漉漉的草丛里摸索。
椿椿依偎在她身边,小小的身体还在微微发抖,无声的泪珠挂在脏兮兮的小脸上。
花花不说话,只是低着头,手指在草丛中灵巧地翻找、挑选。
她拔下几根细长柔韧的草茎,沾着泥水的手指在膝盖上飞快地缠绕、打结、穿插。
她的动作有些笨拙却异常专注,仿佛要把刚才那些刺人的话语、那些冰冷的眼神,都死死地摁进这沉默的编织里。
渐渐地,一只草绿色的蚂蚱在她手心成形了。
它有着纤细的触须,微微弯曲的后腿,仿佛下一刻就要弹跳起来。
花花把它举到椿椿眼前,声音带着一丝极力压抑的哽咽,却异常清晰:“椿椿你看……蚂蚱!”
椿椿的泪水还在睫毛上颤动,却被这只突然出现的绿色小东西吸引住了,她怯生生地伸出手指,碰了碰蚂蚱纤细的草茎触须。
花花将这只小小的草编蚂蚱郑重地放进椿椿的手心,用自己冰凉的手紧紧包裹住妹妹同样冰凉的小手。
她抬起眼,目光越过椿椿泪痕未干的小脸,望向远处苍茫的河面,声音不大,却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一个字一个字地钉在潮湿的空气里:“椿椿不怕……姐姐在。
姐姐永远、永远都在你身边!
永远不离开你!”
那誓言如同她手中刚刚诞生的草编蚂蚱,带着泥土的气息,稚嫩、朴素,甚至有些脆弱,却在那一刻,穿透了河水的呜咽和未散的阴霾,重重地落进椿椿懵懂的心底。
暮色西合,炊烟在湿漉漉的村庄上空稀薄地升起。
姐妹俩终于牵着手,踏着泥泞的小路走回那个小小的院落。
椿椿的小拳头一首紧紧攥着,手心是那只被体温焐得微微发软的草编蚂蚱。
院子里,爷爷的药箱敞着口,搁在门槛旁,里面散发的微苦气息是抵御病痛的堡垒;奶奶的灶膛里,柴火正噼啪燃烧,跳跃的火焰将温暖的光影投射在墙壁上,那是她们生命里最安稳的热源。
花花拉着椿椿,在灶台边坐下。
椿椿摊开手心,那只草编蚂蚱静静地躺着,在灶火温暖的光晕里,它粗糙的草茎脉络仿佛也染上了一层柔韧的金边。
雨后的寒气还在门外徘徊,灶膛的暖意却包裹着她们小小的身体。
花花看着妹妹专注凝视蚂蚱的侧影,看着那小小的草茎在火光下闪烁的微芒。
她无声地伸出手,轻轻碰了碰椿椿温热的手背。
那只小小的草编蚂蚱,它或许无法飞向天空,也无法抵御外面的寒风冷雨,但它就在椿椿的手心里,就在灶膛跃动的火光和爷爷药箱沉静的草木气息之间。
这方寸之地,药箱收容着伤痛,灶火升腾起暖意,而这只草编的蚂蚱,便是姐姐无声却滚烫的誓言——她们小小的世界,便是这药箱与灶台之间,风雨不侵的、永恒的家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