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落难寄篱下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青灰色的城墙,苏映棠蜷缩在马车角落,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褪色的裙摆。
车帘外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胸腔里翻涌的酸涩。
曾经,苏家马车驶过朱雀大街时,百姓们皆会驻足行礼,如今,却只能借着暮色遮掩,悄无声息地投奔华府。
“姑娘,到了。”
车夫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苏映棠轻轻掀起车帘,映入眼帘的是华府朱漆大门,门前两尊石狮子威风凛凛,铜制门环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她捏紧手中的包袱,那里面除了几件旧衣,仅有母亲临终前塞给她的玉镯,此刻贴着心口,沁着丝丝凉意。
门房得知她的来意后,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很快恢复了恭敬:“苏姑娘请稍候,我这就去通传。”
苏映棠站在廊下,望着庭院中盛开的紫藤花,花瓣被雨水打落,飘在青石板上,倒像是铺了一层淡紫色的雪。
片刻后,脚步声由远及近。
苏映棠抬眸,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锦袍的公子款步而来,眉眼如画,温润如玉,正是她从未谋面的表哥华砚。
他身后跟着几个丫鬟,捧着精致的点心匣子和锦缎披风。
“表妹一路辛苦了。”
华砚的声音轻柔如春风,却让苏映棠感到一丝寒意。
她微微福身,声线带着恰到好处的颤抖:“多谢表哥收留,若不是……”话未说完,她己红了眼眶,低头用帕子轻轻擦拭眼角。
华砚目光扫过她洗得发白的衣衫,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做什么。
青黛,带苏姑娘去兰苑安置。”
一旁的丫鬟福了福身,引着苏映棠往内院走去。
兰苑位于华府西南角,虽不及主院气派,却也清雅幽静。
苏映棠走进房间,环顾西周,家具陈设虽不算奢华,却也干净整洁。
她将包袱放在梳妆台上,手指抚过铜镜,镜中倒影眉眼含愁,柔弱无依,正是她精心设计的模样。
“姑娘,这是少爷吩咐准备的新衣。”
青黛抱着衣裳走进来,“还有晚膳,稍后便会送来。”
苏映棠微笑着道谢,待青黛离开后,她走到窗边,望着渐暗的天色,眼神逐渐变得冰冷。
苏家的覆灭绝非偶然,父亲生前曾暗示华府与朝中势力勾结,才导致苏家被构陷通敌叛国。
如今她以落难表妹的身份寄人篱下,便是要查出真相,为苏家洗刷冤屈。
而眼前这位看似温和的表哥,究竟是敌是友,还需慢慢试探。
夜幕降临,苏映棠简单用过晚膳,正准备歇息,忽听得窗外传来脚步声。
她吹灭烛火,透过窗纸缝隙,看见一道黑影闪过。
片刻后,敲门声响起,青黛的声音传来:“苏姑娘,少爷请您去书房一叙。”
苏映棠心跳微微加快,强自镇定地应了一声。
她重新点亮烛火,对着铜镜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缓步走出房间。
穿过九曲回廊时,夜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却无法驱散她心头的阴霾。
书房内,华砚正伏案书写,案头摆着一盏鎏金香炉,袅袅青烟升腾而起。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示意苏映棠在对面坐下:“表妹舟车劳顿,本不该这么晚打扰,只是有些话,想与表妹当面说清。”
苏映棠垂眸,做出怯生生的模样:“表哥但说无妨。”
华砚放下毛笔,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苏家之事,朝廷己有定论。
表妹既入了华府,便该安心度日,切莫再想那些无用之事。”
他的语气依旧温和,话语中却带着警告的意味。
苏映棠身子微微颤抖,眼眶瞬间红了:“表哥是觉得我苏家罪有应得?
父亲一生清正廉洁,绝不可能……”她哽咽着说不下去,泪珠大颗大颗地滚落。
华砚起身,走到她身边,递过帕子:“我知表妹心中委屈,但有些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他的手指擦过她的脸颊,动作亲昵得过分,“华府虽能护你周全,却也不是避风港。
表妹如此聪慧,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苏映棠猛地后退,撞到身后的椅子,发出一声轻响。
她惊恐地望着华砚,眼中满是慌乱:“表哥……”华砚轻笑一声,坐回原位:“天色不早了,表妹回去歇息吧。”
他重新拿起毛笔,开始批阅文书,仿佛方才的一幕从未发生。
苏映棠狼狈地退出书房,脚步虚浮地往兰苑走去。
春夜的风带着凉意,却让她渐渐清醒。
方才华砚的试探,己经让她确定,这个看似温和的表哥,实则心机深沉。
而她要在这华府中生存下去,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回到房间,苏映棠从包袱里取出玉镯,借着月光细细端详。
这玉镯内侧刻着一个“华”字,是母亲嫁入苏家前的陪嫁。
当年母亲临终时,紧紧握着这只玉镯,断断续续地说:“找……华府……真相……”窗外,雨又下了起来,打在芭蕉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苏映棠将玉镯贴身藏好,躺在床上,望着帐顶的暗纹。
她知道,从踏入华府的这一刻起,她便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路。
但为了苏家,为了真相,她别无选择。
雨越下越大,苏映棠在雨声中渐渐入眠,梦里,父亲的身影越来越远,而华砚的脸却越来越清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