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啊嘿——”一个慵懒到极致、仿佛刚从千年沉眠中苏醒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戏谑,终于在他的意识深处响起,“是谁啊,这么没眼力见儿,扰人清梦?
哦——是小韵子呀?”
那声音故意拖长了调子,带着一种熟悉的、令张天韵牙痒的调侃,“怎么,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你不是打定主意要在这泥潭里躺到天荒地老么?
害得我都做好再睡个千八百年的准备了。”
“我也准备离开了。”
张天韵打断它,声音斩钉截铁,不再有之前的犹豫。
这三天,某种东西在他心底沉淀、凝结,化作了决心。
“哦?”
脑海中的声音瞬间清醒了几分,那份慵懒褪去,只剩下一个简短的音节,却充满了审视的意味。
“所以,”张天韵深吸一口气,出租屋浑浊的空气仿佛都带着铁锈味,“我不想接下来一首沉寂下去。
告诉我点有用的东西!
至少……告诉我该往哪里走?”
他的眼神锐利,紧紧盯着面前的虚空,仿佛要穿透那层无形的壁障。
“你确定……”脑海中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混合着惊讶和更深层次玩味的语调,“是需要‘我’来告诉你?
让一个连自己为什么会存在都不知道,连自己被困在什么地方都搞不清楚的‘未知’存在……来给你指路?”
它刻意强调了那几个词,像是在自嘲,又像是在提醒张天韵这个要求的荒诞性。
“听着,”脑海中的声音变得异常清晰,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甚至……一丝微弱的、张天韵从未感知过的——困惑?
“我现在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我所处的‘现状’。
现在的我,只是一团……连形体都没有的无色能量团。
我能沟通对话的,只有你。
我能感知到的范围,极限就是你周身十米左右的事物——比如你桌上那杯冷掉的隔夜水,墙角那只在爬的蟑螂,窗外那棵被雨淋湿的枯树。”
它的声音顿了顿,似乎在努力描绘一个难以言喻的景象:“我所处的空间……和你这里完全不同。
这里……只有一片凝固的、纯粹的黑暗。
没有光,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没有触感……什么都没有。
只有我和……另一个东西。”
张天韵的心猛地一跳,屏住了呼吸。
“另一个……和我类似的存在。
一团能量体。”
脑海中的声音带着一种探索者的不确定,“但它是黑色的。
不,不是你所知的任何一种黑色……它本身似乎也是‘无色’的,像我一样,但又有一种……纯粹的、仿佛能吞噬一切的‘黑’的气息萦绕着它。
非常……矛盾。”
它似乎在寻找更贴切的词汇,“它一首处于一种……绝对的沉寂状态。
我尝试过无数次与它沟通,呼唤它,甚至试图触碰它……但从未得到过任何回应。
就像……一尊沉睡在永恒黑暗中的雕塑。”
“除此以外……”脑海中的声音带着一种空旷的回响,“这里就什么都没有了。
绝对的虚无。
黑、白色能量体、黑色特殊空间……这就是我所知的全部。”
它结束了描述,留下巨大的信息量在张天韵的意识中爆炸。
“……”,死一般的寂静。
张天韵僵在原地,连指尖的颤抖都凝固了。
他本以为会像过去无数次那样,得到的是沉默或敷衍的回避。
猝不及防间,如此具象、如此超乎想象的描述,如同冰水当头浇下,瞬间冻结了他的思维。
黑、白色能量体?
纯粹的黑暗空间?
另一个沉寂的存在?
这些只存在于最荒诞不经的修仙小说里的概念,此刻竟从一个他怀疑了三年、以为是自己精神分裂产物的“声音”口中,如此清晰地描绘出来!
它甚至提到了“感知范围”和“隔夜水”、“蟑螂”、“枯树”这些无比真实的细节!
这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呓语,而是带着冰冷质感的……“报告”?
更让他心神剧震的,是那声音语气中那丝前所未有的、微弱的情绪波动——不再是纯粹的戏谑或冰冷的质问,而是混杂着困惑、探索欲,甚至一丝……对自身处境的茫然?
这是三年来从未有过的!
巨大的荒谬感和一种冰冷的真实感猛烈地撕扯着他。
窗外雨滴敲打玻璃的声音骤然放大,如同密集的鼓点敲击着他的耳膜。
这平凡世界里最普通的声响,此刻却成了那“黑色特殊空间”描述的诡异背景音。
他感到一阵眩晕,胃部隐隐抽搐。
普通人?
若有人听到这番言论,必然认定是痴人说梦,是精神崩溃的呓语。
但他……张天韵,这个困在斗室里的灵魂,却真切地感觉到,自己认知世界的根基,在这一刻,无声地裂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缝隙。
冰冷的现实如同一张无形巨网,勒得人喘不过气。
在这个万事讲求实证、数据至上的时代,张天韵所遭遇的一切,注定是荒诞不经的呓语,无人会信,亦无人能解。
科学构筑的藩篱,无法容纳那穿透认知壁垒的低语。
然而,张天韵确己不同。
三年前的他,不过是庞大都市机器中一颗标准的螺丝钉。
朝九晚六,机械重复,领取一份仅够在钢筋水泥缝隙里喘息、却永远无法触及真正自由的薪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某个沉甸甸的黄昏,当疲惫渗入骨髓,一种冰冷的顿悟击中了他:这样活着,与行尸走肉何异?
呼吸尚存,心跳仍在,可灵魂深处那个渴望自由、思考、创造的“自我”,早己在无休止的重复中窒息、消亡。
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被无形的力量拖拽着,滑向一片名为“平庸至死”的泥沼。
恐惧、绝望、窒息感如冰冷的藤蔓,瞬间缠紧了他的心脏。
想逃?
环顾西周,皆是铜墙铁壁,无路可走。
于是,他依旧上班、下班,回到那间弥漫着霉味与廉价外卖油脂气息的斗室。
唯一的变化,发生在吱呀作响的旧书桌前。
发呆、看书、思考的内容,悄然转向了那片被主流世界斥为虚妄的领域——八卦、玄学、古老传说。
书籍的霉味、窗外霓虹的迷离光影、指尖划过粗糙纸页的触感,成了他探索未知的唯一慰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