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窘迫,反而向前走近了一步,好奇地看着他身上沾着泥点的旧长衫,又看了看他脸上尚未完全褪去的青白和额角的擦伤,清澈的眼眸里流露出一丝关切:“先生,你没事吧?
脸色不太好呢。
是饿了吗?”
她的目光扫过他干裂的嘴唇和下意识按在胃部的手。
骆呈更加局促了,下意识地避开了她过于清澈的目光,脸上泛起一层窘迫的红晕。
他低下头,声音更低:“没,没事,多谢姑娘关心。”
老妇人这时己经飞快地用竹签粘好了糖龙,慈祥地笑着递过来:“姑娘,你的龙画好了。
两文钱。”
“哎,谢谢阿婆!”
姑娘接过那晶莹剔透的糖龙,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她付了钱,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又转向骆呈,那双明亮的眼睛眨了眨,带着一丝俏皮和诚恳:“先生,我看你…好像也是个会画画的?
刚才看那糖画,眼神不一样呢。”
骆呈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被戳破身份和窘迫的惊讶,随即又被更深的黯淡所取代。
他自嘲地扯了扯嘴角:“会画几笔,混口饭吃罢了,让姑娘见笑了。”
“怎么会!”
姑娘立刻反驳,语气真诚,“画画多好啊!
能把心里想的、眼里看的都留在纸上,多神奇!”
她晃了晃手里的糖龙,糖丝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金光,“就像阿婆画的这个,多活灵活现!
先生画得一定也很好!”
她的语气里充满了对“画画”这件事本身的憧憬和尊重,没有半分轻视。
这番毫不做作的、带着阳光般温暖的赞美,像一股暖流,猝不及防地涌入了骆呈冰冷灰暗的心湖。
他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笑容明媚、眼神清澈的姑娘,一时间竟忘了言语。
一丝极其微弱的光,似乎在他麻木黯淡的眼底深处,挣扎着亮了一下。
骆成的意识,则在这具身体感受到的暖意和那姑娘纯粹的目光中,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震荡。
他清晰地“感受”到了这具身体原主人那颗死水般的心,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善意而泛起的涟漪。
同时,一个冰冷的声音在他意识深处回响:于蕾和,骆呈,泪落成河…那个预示着悲剧结局的名字组合!
她就是那个名字谐音指向的女孩!
就在这时,姑娘像是想起了什么,脸上明媚的笑容稍稍收敛了一些,但眼神依旧清澈明亮,带着一丝期待和试探:“那个…先生,我叫于蕾和。
草字头下面一个雷电的雷,和平的和。
就在前面不远处的‘清芬女塾’念书。
先生您贵姓?”
骆呈的身体在听到“于蕾和”这个名字时,似乎并无特殊反应,只是本能地、有些局促地回答:“免贵姓骆…骆…骆呈。
马各骆,呈现的呈。”
“骆呈…”于蕾和轻声重复了一遍,随即,那如同落满星子的眼眸微微睁大,一丝纯粹的、带着点孩子气的惊讶和欣喜在她脸上绽开,“呀!
骆先生的名字真好听!
骆呈,骆呈…” 她又念了两遍,似乎在品味这两个字的韵味,然后由衷地赞叹道,“像一首诗的开头呢!”
她显然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不在意“骆呈”和“于蕾和”这两个名字连读时那令人心悸的谐音。
她的世界里,此刻只有对一个落魄画师名字单纯的欣赏。
骆成的意识却如同被冰水浇透。
他看着于蕾和脸上那毫无阴霾的、纯粹的笑容,看着她那双映着冬日晨光和糖龙金光的清澈眼眸,一股巨大的、冰冷的悲哀和无力感瞬间淹没了他。
泪落成河…这名字的诅咒,此刻在这1925年冬日清晨的街角,在糖画的甜香里,在于蕾和明媚的笑容中,显得如此荒诞,又如此沉重。
骆呈显然也被于蕾和这首白的赞美弄得手足无措,他的脸更红了,眼神躲闪着,只能笨拙地回应:“于…于姑娘过奖了…”于蕾和却不在意他的窘迫,她看了看手里精美的糖龙,又看了看骆呈身上洗得发白的长衫,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忽然闪过一丝灵动的光芒,一个带着点孩子气的想法脱口而出:“骆先生,你画得这么好”她微微歪着头,笑容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带着纯粹的期待,“能…能教我吗?”
于蕾和那句“能教我吗?”
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骆呈沉寂的心湖里激起了一圈圈措手不及的涟漪。
他呆立在原地,清晨的寒风似乎都停滞了一瞬,只剩下糖画摊上炭火燃烧的细微噼啪声,以及自己胸腔里那颗因窘迫和意外而擂鼓般跳动的心脏。
“教?
教您?”
骆呈的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茫然。
他一个寄人篱下、靠画些不入流插画勉强糊口的落魄画师,何德何能去教眼前这位穿着虽朴素却干净整洁、在女塾念书、眼神清澈得如同山泉的姑娘画画?
这念头本身就带着一种荒诞的不真实感。
“是啊!”
于蕾和却用力点了点头,那双明亮的眼睛里的期待没有丝毫减退,反而更加热切,像燃烧的小火苗,“我觉得画画是顶顶有意思的事情!
能把心里想的、看到的美好都留下来,多好!
骆先生,您刚才看糖画的眼神,和旁人不一样,我就知道您一定懂!”
她的语气坦率而真诚,带着一种未经世故磨砺的执着,仿佛认定的事情便不容置疑。
骆成的意识如同困在风暴眼中心,被迫感受着这具身体原主人剧烈波动的情绪。
窘迫、自卑、一丝被认可的隐秘窃喜,还有深埋在骨子里的、对画笔从未真正熄灭的热爱……这些复杂的情感如同颜料被粗暴地泼洒在一起,在骆呈的心头翻滚、晕染。
他(骆成)能清晰地“看到”骆呈下意识地蜷缩了一下冻得有些发僵的手指——那是长期握笔留下的本能印记。
“我啊,我画得不好。”
骆呈嗫嚅着,声音低得几乎被旁边铁匠铺的敲打声淹没,眼神躲闪着,不敢去看于蕾和那双过于明亮的眼睛,“都是些混饭吃的玩意儿,登不得大雅之堂怎么会!”
于蕾和立刻反驳,语气带着点不容置疑的坚决,“我看先生就很厉害!”
她似乎急于证明自己的眼光,目光在骆呈身上逡巡,最终落在他那件靛蓝旧长衫的衣襟内侧。
那里,别着一支用旧了的、笔杆磨得发亮的炭笔,露出的半截笔尖己经秃了,显然是主人常用的工具。
“看!
先生随身都带着笔呢!
这一定是极爱画画的人!”
她的观察力让骆呈更加局促,也让他(科学家)的意识微微一动。
这个姑娘,心思意外地细腻。
就在这时,糖画摊的老妇人笑眯眯地插话了,带着一口浓重的本地口音:“这位先生,我看你呀,也别推辞啦。
这位小姐真心想学,你就指点指点嘛。
画画嘛,又不是造大炮,开心就好咯!”
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用小铲刀将石板上那条凝固的糖龙铲起,粘在细长的竹签上,递给于蕾和,“喏,小姐,你的龙,拿好喽。”
于蕾和接过糖龙,那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在她手中微微颤动,折射着冬日清冷但逐渐明亮的晨光。
她看看糖龙,又看看局促不安的骆呈,大眼睛眨了眨,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要不这样!”
她脸上绽开一个带着点小狡黠、却又纯净无比的笑容,“骆先生,您教我画画,我,我请您吃糖画?
阿婆的糖画可甜了!
就当…束脩?”
最后两个字,她说得有些生涩,显然是刚从书本上学来的词。
用糖画当学费?
这提议天真得近乎可爱,却又带着一种属于这个烟火世界的质朴人情味。
它瞬间瓦解了骆呈最后一点推拒的力气。
腹中强烈的饥饿感也适时地提醒着他现实的窘迫。
他看着于蕾和手中那诱人的糖龙,又看看老妇人温和的笑脸,再对上于蕾和那双盛满期待、如同落满星子的眼眸。
骆呈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终于,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声音细若蚊呐:“…好。”
“太好啦!”
于蕾和开心地几乎要跳起来,脸上的笑容如同春花绽放,瞬间驱散了弄堂口的阴霾。
她立刻转向老妇人:“阿婆,再画一个!
画个…画个…”她歪着头想了想,目光落在骆呈身上那洗得发白的长衫,“画个竹子!
要挺拔的!
像骆先生一样!”
她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这话似乎有些唐突,脸上飞起两朵红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骆呈的脸也腾地一下红了,窘迫地低下头,看着自己沾满泥点的破布鞋尖。
但心底深处,一丝极其微弱、几乎被他自己遗忘的暖流,却悄然涌动起来。
骆成的意识却像被投入冰火两重天。
他被迫“感受”着这具身体因少女一句无心赞美而泛起的羞赧和微甜,同时,那个冰冷的名字组合——“泪落成河”——如同诅咒般在他意识深处反复回荡。
他看着于蕾和阳光下明媚无邪的笑靥,看着她为了一支糖画而雀跃的天真,巨大的悲哀几乎将他淹没。
这个鲜活的生命,这个在1925年冬日清晨散发着温暖光芒的灵魂,最终…会走向怎样的结局?
老妇人乐呵呵地应了一声,小铜勺再次舀起琥珀色的糖浆。
手腕翻飞间,糖丝如灵蛇般舞动,一根根遒劲有力、节节分明的翠竹便在石板上迅速成型,带着一种属于民间的、粗犷而生动的韵味。
于蕾和付了钱,小心翼翼地将那支新画的糖竹递给骆呈。
竹节分明,糖丝透亮,在晨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骆先生,给!”
骆呈有些颤抖地伸出手,接过那支带着温度的糖画。
指尖传来的微热和甜香,混合着于蕾和指尖无意间触碰带来的微凉,形成一种奇异的、首抵心尖的触感。
他张了张嘴,想说声谢谢,却只发出一个含糊的音节。
“那…骆先生,您住在哪里呀?
我该去哪里找您学画呢?”
于蕾和迫不及待地问,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对即将开始“学艺”的憧憬。
骆呈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
寄居在舅父家那间终年不见阳光、堆满杂物的逼仄阁楼,那实在不是一个可以待客的地方,更遑论是教一位女塾学生画画。
窘迫感再次如潮水般涌来,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糖画竹竿,声音更低:“城东石库门弄堂,但…那是我舅父家,地方很小,”每一个字都带着沉重的负担。
于蕾和却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他话语中的难堪,或者说,她察觉了,但选择了另一种解读。
她理解地点点头:“哦哦,没关系呀!
那我去找您?
或者,我们约个地方?
我知道附近有个小公园,人不多,有亭子,就是有点冷”她认真地盘算着,清秀的眉头微微蹙起,仿佛在思考一个重大的外交问题。
骆成的意识冷冷地旁观着。
这个于蕾和,似乎对世俗的界限和窘迫有着天然的迟钝,或者说,她更愿意用善意去覆盖这些。
这究竟是天真,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坚韧?
“不不不,不用麻烦”骆呈连忙摇头,仿佛生怕这唯一的、带着甜味的联系也因自己的不堪而断掉,“我…我下午,或者明天,得空时,去女塾附近等您?
或者找个茶馆?”
他艰难地提出建议,声音依旧带着不确定。
“好呀!”
于蕾和立刻拍板,笑容灿烂,“那就明天下午三点?
在女塾后门那条街转角的老槐树下?
我知道那儿!
清静!”
她显然对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感到高兴,“骆先生,您可一定要来哦!
我等着您教我画竹子!”
她晃了晃手中快要化掉的糖龙,俏皮地补充道,“比这个还要好看的!”
约定达成,于蕾和像一只轻盈的蝴蝶,又对老妇人甜甜地说了声“谢谢阿婆”,便带着她的糖龙和满心的期待,转身汇入了熙攘的人流,那抹淡藕荷色的身影很快消失在灰扑扑的街景中,只留下空气中一丝若有若无的、清甜的皂角香气。
骆呈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那支己经开始有些黏手的糖画竹子,呆呆地望着她消失的方向。
寒风再次吹拂,刮在脸上带着刺骨的冷意,但胸腔里,似乎有某个冰冻了很久的角落,被那短暂的温暖和期待悄然融化了一角。
骆成的意识却陷入了更深的冰冷和警惕。
开局,看似温情。
但他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宁静。
那个名字的诅咒,深空之眼的谜题,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必须利用这“旁观者”的身份,在这个1925年的世界里,寻找线索,寻找破局的关键,哪怕只能眼睁睁看着。
身体终于挪动了脚步,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微弱的轻快,朝着城东舅父家的方向走去。
手中的糖画,成了这灰暗世界里唯一一点带着甜味的慰藉。
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两边是低矮拥挤的“滚地龙”棚户和年久失修的石库门房子。
空气中混杂着煤烟、马桶、廉价脂粉和食物的复杂气味。
衣衫褴褛的孩童追逐打闹,倚在门框上眼神麻木的妇人,蹲在墙角晒太阳、眼神浑浊的老人……这是1925年上海滩光鲜亮丽之下的另一面,是骆呈日常挣扎求生的土壤。
骆成的意识如同一个冷酷的扫描仪,被动地接收着这一切。
他“看到”骆呈熟练地避开地上横流的污水,对那些麻木或探究的目光视若无睹。
他“听到”身体内部肠胃因饥饿而发出的咕噜声越来越响。
他“感受”到那支糖画在手中渐渐软化、变形的触感,甜腻的糖浆沾满了指缝。
最终,他停在了一处看起来稍微齐整些的石库门弄堂口。
门楣上的雕花早己模糊不清,黑漆大门也斑驳脱落。
这便是舅父的家,也是骆呈暂时的栖身之所。
推开门,一股更加浓郁的、混合着陈旧木器、潮湿霉味和廉价烟草的气息扑面而来。
天井狭小而阴暗,堆放着各种杂物。
一个穿着油渍围裙、身材干瘦、颧骨高耸的中年妇人正叉着腰,尖利的声音如同砂纸摩擦,对着一个蹲在地上洗衣服的小丫头训斥:“死丫头!
洗个衣服磨磨蹭蹭!
水费不要钱的啊?
洗不干净仔细你的皮!”
这是舅母王氏。
刻薄、精明,对寄居的外甥从无好脸色。
骆呈的身体明显瑟缩了一下,下意识地将握着糖画的手往身后藏了藏,低着头,贴着墙根,想悄无声息地溜进去。
“站住!”
尖利的声音如同刀子般刺来。
王氏那双吊梢眼精准地锁定了骆呈,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在他身上扫过,尤其在看到他额角的擦伤、沾满泥污的衣角和手里那支显眼的糖画时,嘴角撇出一个刻薄的弧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