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的体验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彻底粉碎了陈枢对“年轻就能扛”的侥幸心理。
西医的药片没能救他,是这本蒙尘的古书里流淌出的古老智慧,把他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求生欲压倒了一切。
陈枢决定自救。
这一次,他的“代码”不再是冰冷的程序,而是他这具濒临崩溃的肉身。
他利用程序员强大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开始疯狂研究《素问》。
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逐字逐句地啃,像解析一段最复杂的底层代码。
阴阳?
他将它理解为人体运行最基本的两股能量流,如同计算机的0和1,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维持着系统的平衡。
五行(木火土金水)?
这是构成系统的五大基础“模块”(肝心脾肺肾),它们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复杂关系网络(相生相克循环)。
藏象?
这是“模块”的外部功能表现和内在本质的联系(黑箱理论?
)。
经络?
这简首就是一套精密的“生物能量信息传输总线”!
他用最熟悉的工具——思维导图软件,将《素问》的理论体系一点点拆解、重构。
屏幕上,不再是复杂的代码结构图,而是变成了“阴阳五行生克图”、“五脏六腑功能关联图”、“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图”……他用理工男的逻辑思维,硬生生将这玄奥的古医学理论,解析成了一套结构清晰、逻辑自洽的“人体系统运行模型”。
理论落地,便是严苛的实践——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彻底“Debug”。
1. 强制关机与重启(睡眠):《内经》明示“阳气尽则卧”,尤其强调“子时”(23点-1点)是阴阳交接、养阴生阳的关键时刻。
陈枢给自己下了死命令:无论项目多急,代码多难,**22:45准时保存关机!
** 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工作,他被迫将代码效率提升到极致,反而因祸得福。
躺下后,默念“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摒弃杂念,努力让心神“内守”。
2. 系统优化(导引):*清晨6点,闹钟不再是痛苦的开始。
他根据书中一些零散的描述(类似后世八段锦的雏形),在狭小的出租屋阳台,迎着微凉的晨风,练习简单的拉伸、吐纳、导引动作——“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笨拙,但每一次呼吸配合动作,都让他感觉一丝浊气被排出,一缕清气被纳入。
3. 输入净化(饮食): 彻底告别外卖!
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
早餐:小米粥(黄色入脾)配蒸山药(补脾肺肾)。
午餐:公司食堂尽量选择清蒸鱼(白肉)、绿叶蔬菜(清肝)和糙米饭(养胃气)。
晚餐:以易消化的粥、面为主,绝不过饱。
他甚至还尝试了《内经》提到的“药食同源”,比如给自己煮安神的龙眼莲子粥(心脾两虚)。
改变是痛苦而缓慢的。
最初的几天,强行早睡让他辗转反侧,早起导引更是浑身酸痛。
戒掉重油重盐的外卖,嘴里淡出鸟来。
然而,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一周后,最明显的是睡眠。
虽然入睡还有点慢,但那种整夜似睡非睡、噩梦连连的状态减轻了。
半夜惊醒的次数在减少。
两周后,心悸发作的频率和强度明显下降,那种心脏要跳出嗓子眼的感觉很少再出现。
脱发……似乎也放缓了脚步?
更重要的是,白天敲代码时,那种挥之不去的、如同灌了铅般的疲惫感,被一种虽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精力”所取代。
久违的、清晰的思维感,开始回归。
“我去,枢哥,你最近去韩国了?
还是换了个头?”
隔壁工位的胖子程序员张伟(人称小胖)凑过来,盯着陈枢的脸啧啧称奇,“这黑眼圈淡了好多啊!
气色都不一样了!
吃了啥仙丹?”
陈枢从复杂的经络图上抬起头,推了推眼镜,露出一丝疲惫但真实的笑容:“仙丹?
算是吧。
一本祖传的‘系统优化手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