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野云小说!手机版

野云小说 > 都市小说 > 中医世家双生志

中医世家双生志

水黑云烟 著

都市小说连载

小说《中医世家双生志大神“水黑云烟”将玉棠玉衡作为书中的主人全文主要讲述了:简西南群山环抱的龙山潘家姐弟玉棠与玉衡守着一间破旧诊延续着祖传三代的免费行医承十八年父亲为救治传染病患者染疾离临终前将泛黄医书与银针托付给年幼的他自姐姐弃学执掌针灸妙弟弟踏遍险峰辨药识二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十里八乡的安康对现代医疗的冲击、村民的质疑与入不敷出的困他们以针为剑、以药为在瘟疫肆虐时熬煮救命汤在产妇濒危时冒死追车施当弟弟为采药坠崖、母亲累倒田这对倔强的医者仍未放下仁心——他们用溃烂的双手托起生用透支的健康书写传将“医者父母心”的祖刻进了每一个免费诊疗的晨

主角:玉棠,玉衡   更新:2025-07-07 15:46:4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中医世象双生志》第一卷 第一章 药香未散(2万字)溽热的山风裹挟着苦艾气息掠过青瓦,将龙山镇卫生院门前的红绸横幅吹得猎猎作响。

横幅上"西医惠民义诊"的金字在烈日下泛着刺目的光,与百米外潘家诊所斑驳的"悬壶济世"木牌形成刺眼对比。

潘玉棠攥着化验单的手指节发白,西医诊断书上"急性肝衰竭"的字样刺得她眼眶发烫,喉间泛起昨夜药汤的苦涩。

诊所后院的药碾子还留着父亲昨夜研磨三七的痕迹,石臼边缘沾着深褐色药粉。

十西岁的弟弟玉衡蹲在晾晒草药的竹匾旁,正将半干的忍冬藤捆成小把,听见脚步声抬头,少年澄澈的眼睛映着她脸上未干的泪痕。

竹匾下,三只土陶药罐正在文火上咕嘟作响,蒸腾的药香混着蝉鸣在暑气里晕染开来。

"姐,爸的病还有救对不对?

"玉衡突然开口,声音带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沙哑。

三天前父亲瞒着家人去邻村救治痢疾病人,回来后就开始高热昏迷,此刻还在卫生院重症监护室里。

少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忍冬藤的绒毛,那些被汁液染绿的纹路,像极了父亲布满老茧的手掌。

玉棠没回答,转身掀开厨房锅盖,浑浊的药汤在陶锅里翻滚起泡——那是她按《温病条辨》配的方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的苦涩混着当归的甜腥,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眼前泛黄的墙皮。

父亲总说"医不自治",可她不甘心,就像不甘心看着父亲亲手栽种的杜仲树被开发商砍掉。

那些被锯断的树桩,此刻还在诊所后院腐烂,渗出琥珀色的树脂。

卫生院走廊的白炽灯刺得人睁不开眼。

玉棠攥着熬好的药汤冲进病房时,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

父亲枯槁的手突然抓住她的手腕,银针包从枕头下滚落,十二根亮银毫针在瓷砖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接着......"父亲气若游丝,喉间发出血沫涌动的声响,"医书......西厢房......"心电图变成首线的瞬间,玉棠听见身后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

玉衡瘫坐在门口,打翻的药汤在地面蜿蜒成暗红色溪流,混着他膝盖磕破渗出的血珠。

少年盯着地面出神,恍惚间又看见三天前的清晨,父亲背着药篓出门时的背影。

那时晨光正好,将父亲的白大褂染成金色,药篓里新采的艾草还在滴水。

深夜的西厢房飘着陈年老木的气息。

玉棠颤抖着打开樟木箱,泛黄的《伤寒论》扉页上,父亲苍劲的笔迹力透纸背:"医者,渡人渡己"。

夹层里藏着本皮质日记,最后一页写着:"今日救治邻村十三人,小儿痢疾尤甚,明日需再采些马齿苋......"墨迹被水渍晕开,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玉衡抱着陶罐站在门口,罐子里是他连夜采回的新鲜青蒿,叶片上还沾着山间的晨露。

少年的布鞋沾满泥浆,裤腿被荆棘划破,小腿上结着暗红的血痂。

"姐,我不上学了。

"他的声音带着破音的倔强,"我要和你一起把诊所开下去。

"窗外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将满院晾晒的草药打得东倒西歪,却浇不灭姐弟俩眼底跃动的火光。

接下来的日子像被揉碎的药渣,苦涩而漫长。

玉棠烧掉了高考复习资料,将父亲的白大褂改短穿在身上。

玉衡辍学后整日泡在药田,缠着镇上老药农辨认草药。

他们将诊所门前的青石板重新铺好,用朱砂笔在褪色的木牌上描字时,玉棠的手微微发抖——这是她第一次以"医师"的身份触碰这块承载着潘家三代人的牌匾。

第七日头七,诊所迎来了第一个病人。

隔壁村的张大娘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进门,膝盖肿得发亮:"小棠啊,你爹在时总说我这老寒腿得用艾灸......"玉棠深吸一口气,从父亲留下的银针包里取出艾条。

当温热的烟雾在诊室弥漫时,她忽然想起小时候趴在父亲背上,看他给病人施针的场景。

那时父亲的脊背如山,而此刻,这座山永远地倒下了。

深夜打烊后,姐弟俩在药房核对药材。

玉衡突然举起一株干枯的柴胡:"姐,这味药的根须不对,闻着有股硫磺味。

"玉棠凑近细嗅,果然有股刺鼻气息。

父亲常说"药材不真,医术难精",可如今镇上的药商为了牟利,竟用硫磺熏制药材。

她望着空荡荡的药柜,突然意识到,父亲留下的不仅是医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暴雨持续了整整三天,诊所的屋檐下挂着串串水帘。

第七日清晨,玉棠推开斑驳的木门,看见玉衡背着药篓站在雨里,发梢还在往下滴水。

少年怀里紧紧抱着几株新鲜的紫花地丁,咧嘴笑道:"后山断崖边采的,治疮疡最灵。

"玉棠眼眶一热,将弟弟拉进屋里,却发现他脚底的布鞋己经磨穿,脚掌被碎石划出了血。

"下次不许去那么危险的地方!

"她边说边拿出金疮药,却被玉衡躲开。

少年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个白面馒头:"镇上包子铺新开业,我去帮工换来的。

姐你吃,我在那儿喝了两碗小米粥。

"玉棠咬下一口馒头,干涩的面团混着眼泪咽进喉咙。

这是父亲走后,他们第一次吃上热乎的粮食。

夜幕降临时,诊所里亮起昏黄的油灯。

玉棠摊开父亲的医案,在空白处郑重写下:"甲辰年七月初七,诊治张王氏,风寒湿痹,拟方:独活寄生汤加制川乌......"笔尖悬在纸上良久,终于落下,墨迹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如同父亲未曾写完的故事,在姐弟手中继续延展。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月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药柜上,当归、川芎、熟地的药香在静谧中悄然流转,诉说着新的开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