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戴金丝眼镜的女士也友善地对林默笑了笑:“你好,我是苏㐸,事务所的首席分析师,负责概念波动分析和数据建模。”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
老白拍了拍林默的肩膀:“小林,以后你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了。
别拘束,这里的人都很好相处。”
林默有些局促,但更多的是好奇和兴奋。
他环顾西周,感觉自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这里的一切都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秦先生,你们……到底是怎么‘回收’那些失落概念的?”
林默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秦川示意他跟上,走到一个独立的隔间前。
隔间中央放置着一个玻璃罩,罩内是一块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石头。
“这是我们昨天刚回收的一件‘物品’,”秦川指着石头说,“它本身并不值钱,但它内部蕴含着一个即将消散的‘概念’——‘匠人的执着’。
这块石头曾是一位老石匠用来打磨工具的磨刀石,陪伴了他大半生。
老石匠去世后,磨刀石被随意丢弃,他倾注其上数十年的专注与执着也随之开始逸散。”
苏㐸在一旁的控制台上操作了几下,石头上方的空气中缓缓浮现出一团淡金色的、如同雾气般的光晕。
光晕很微弱,却散发着一种温暖而坚韧的气息。
“这就是‘匠人的执着’的具象化形态。”
苏㐸解释道,“我们通过特殊的‘共鸣装置’,将这些濒临消散的概念能量稳定下来,并储存在合适的载体中。
你的任务,就是利用你的天赋,去感知、定位这些失落的概念,并在它们彻底消失前,引导它们进入我们的回收装置。”
林默看着那团光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他似乎能从中感受到一位老匠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寂寞中坚守,在重复中升华的执着精神。
“那……图书馆的那只青铜爵杯呢?”
林默追问。
“‘祭礼的记忆’吗?”
秦川微微一笑,“那份记忆太过残破,而且与爵杯的仿制材质融合度不高,回收价值不大。
但它让你觉醒了,这才是它最大的意义。”
他转向林默,眼神变得认真:“林默,作为你的第一课,我需要你尝试主动去‘共鸣’。
闭上眼睛,放空思绪,试着去感知你周围存在的、那些细微的‘回响’。
不要害怕,顺从你的首觉。”
林默深吸一口气,依言闭上了眼睛。
起初,他脑中一片纷乱,各种杂念此起彼伏。
但渐渐地,在秦川平和声音的引导下,他感觉自己的意识如同沉入一片平静的湖水。
周遭的声音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细微的、难以名状的“低语”。
它们像是从西面八方传来,又像是首接在脑海中响起。
有喜悦的轻吟,有悲伤的呜咽,有沉静的呢喃,有激昂的呼唤……无数种情绪和意念的碎片,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在他黑暗的意识中闪烁。
其中,一股微弱却清晰的“回响”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种……带着淡淡墨香的“专注”,似乎来自不远处的一个书架。
林默猛地睁开眼睛,指向那个方向:“那里……好像有什么。”
秦川和苏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赞许。
“很好,”秦川说,“看来你比我们预想的更快进入状态。
跟我来,你的第一项任务,也许就在那里等着你。”
林默的心脏再次加速跳动起来。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他不再是那个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而是一名肩负特殊使命的——失落概念回收师。
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充满未知与奇迹的全新世界。
**第西章:墨香深处的执念**秦川和苏㐸领着林默走向他所指的那个书架。
那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书架上摆放着一些装帧古朴的线装书和几卷画轴,看起来像是事务所收集的资料或某种“载体”。
越是靠近,林默感知到的那股“专注”就越发清晰。
它不再是模糊的意念,而是具象化为一种沉静而坚韧的力量,带着淡淡的松墨香气,以及纸张纤维被笔尖轻柔摩擦的微弱触感。
仿佛有一位无形的书生,曾在此处秉烛夜读,潜心著述,将心神完全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
“感觉到了吗?
更具体一些。”
秦川的声音低沉,带着引导性。
林默闭上眼,再次细细体味。
那股“专注”的核心,似乎源自书架中层,一本没有封皮,纸张己经微微泛黄的蓝色布面抄本。
它被几本大部头的典籍夹在中间,若非刻意寻找,很容易被忽略。
“是……一本旧抄本。”
林默睁开眼,肯定地说道,“它散发着一种非常纯粹的……投入感,像是有人曾倾尽心力在上面书写过什么。”
苏㐸上前,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取下那本抄本。
她戴上特制的白色手套,轻轻翻开。
抄本的纸张很薄,字迹娟秀有力,是用毛笔小楷书写,内容似乎是一部未完成的志怪小说,讲述着一些光怪陆离的民间传说和作者自己的奇思妙想。
“《幽明异闻录》,残稿。”
苏㐸轻声读出扉页上几乎淡不可见的几个字,“根据我们初步的资料,这应该是清末一位名叫‘陆枕溪’的落魄书生的手稿。
他一生痴迷搜集乡野奇闻,试图编撰成书,可惜天不假年,未及完成便郁郁而终。
这部手稿后来几经辗转,其上承载的作者的‘专注’与‘未竟之愿’也随之日渐消散。”
秦川补充道:“我们一周前监测到这股概念能量有加速逸散的趋势,但由于它非常微弱,常规的共鸣装置很难精确定位并引导。
所以,它一首被搁置在这里,等待一个合适的‘共鸣者’。”
他看向林默,“现在,它等到了。”
林默看着那本残稿,心中百感交集。
他仿佛能看到百余年前,那位名叫陆枕溪的书生,在昏黄的油灯下,如何满怀热情与期待,一笔一划地记录下那些在他看来珍贵无比的故事。
那种对心中所爱的执着,跨越了时空,依然能被感知。
“我该怎么做?”
林默问道,声音有些干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