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原本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却发生了许多诡异、恐怖、灵异事件,令人匪夷所思,谈之色变。
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前几天还说:“别说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我这六七十岁的老人我都不敢从西沟底经过!
太吓人了!”
伏牛山区有个赵家村,因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姓赵而得名。
村西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沟,沟里有一个竹园,一个李子园和一个苹果园,一抱粗的白杨树数不胜数。
沟底中间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里有鱼虾,河岸两边是一片片星罗棋布的稻田,河边有绿意茵茵的圆叶菜和水芹菜,还有野草莓。
那真是“两岸稻花香,一路风光秀!
树上蝉鸟鸣,河边蛙虫叫!”
多年来那里都是附近女人们洗衣挖野菜,小孩子们摸鱼捞虾、玩水嬉戏的好地方!
但自从1965年冬天,那个看沟人老关的离奇死亡,给人们心里笼罩上一层恐怖的阴影,去那里的人少了许多。
听老人们说,老关是解放前逃荒到这里的,据小道消息说,他的经历好像有点不光彩。
听说他勾引一个有夫之妇,俩人合伙把女的丈夫暗害了。
据说是他和女的丈夫是好友,虽然说朋友妻不可欺,但精虫一上脑,他才不管三七二十一!
据说他俩害人的手段非常高明。
奸夫淫妇联手把女的丈夫灌醉后,用白布蘸着米汤一层一层糊到男的口鼻上,致使女的丈夫窒息而死又不留伤痕。
然后老关带着这个女的逃到了这里。
这些传言到底是真是假,也没人去求证。
当时还是旧社会,兵荒马乱的,人人都自命难保,谁还去追究这些扯球烂蛋的事。
他来这里投奔亲戚后,亲戚给他找了一个破窑洞,他和那个女的在这里定居下来,还生了一双儿女。
解放后,村干部看他是漂来户,没分土地,腿还有点瘸,生活困难,就让他到这条沟里当护林员,每天给他补助点粮食。
那时候,人们做饭全靠烧柴草,山上的灌木和柴草被砍伐割净后,有的人开始偷沟底的树木当柴烧或者做家具,有的偷竹园的竹子回去编竹箩竹筐和竹耙子用。
那时候生活低,大多人饥肠辘辘,沟底果园里果树上结的果子,只要长到塞不进鼻孔那么大,就有许多人开始去偷摘着吃了,总是还没等果子成熟,就被偷吃光了。
那年春末夏初,又到了果树挂果的时候,村干部就让老关去沟里护林。
老关在沟底依着崖壁搭了个草庵子,每天拿根棍子在沟里转悠,看上去神气十足,别人给他起外号双枪老瘸腿。
即手里拿条枪,瘸腿又像一条枪。
他晚上就住在沟底的草庵子里,家人给他送饭。
在他看沟的几年里,他只要见到去沟底洗衣、挖野菜的大人和玩耍的孩子们,就讲一些沟底夜里发生的一些恐怖诡异的事情。
他说,有一天夜里,他听见门外的窗户下边有几个声音在窃窃私语,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说一会儿还“咯咯咯”笑几声,他打开门一看,只见几个不到二尺高的小人儿,头上围着黑头巾,穿着像古装一样的宽袖子黑袍子,脸白得像白纸,五官是几个黑窟窿,看见他出来了,“唧!”
地一声,弯着腰,溜着墙根跑了。
还有一次,他听见半夜有人敲门,开门后一看没人影了,他刚进屋躺下,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他提着灯笼绕着他住的棚子西周转了一圈看了看,什么也没有。
可当他提着灯笼往屋里走的时候,突然,他看见门口立着一根黑柱子,像电线杆一样,首插云霄,望不到顶。
他刚才出来的时候明明门口什么也没有啊!
当时正是五黄六月,天气最热的时候,他却感到浑身冰凉。
他觉得不对头,吓得不敢往屋里进,这怎么办啊,总不能站在外边一夜吧!
他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根柴草,插进灯笼里引火,然后把旁边的一堆干草点着了。
透过火光,他看见门口那根黑电线杆移动了,下边露出一双红绣花鞋,像舞台上走台步一样,脚跟脚向树林里挪去了,空中还传来鼓点的声音,一个女子拉着长腔喊了一声:“喂呀!
我好苦啊!”
接着还唱了一句如泣如诉的戏词。
他吓得赶紧跑进了屋里,插上了屋门。
他还说半夜他好几次听到门外有东西,爪子刺刺拉拉挠着他的门,像捏着鼻子一样,用尖细的声音喊他的名字,让他开门,他吓得不敢开。
他讲的这些鬼故事,确实吓唬住了一些胆小的小女孩儿们,但胆大的男孩子和大人却根本不相信,他们都说老关是编瞎话吓人的,目的是不想让人到沟底去。
因此,大人们和男孩子们照去不误。
首到有一天——老关儿子早上去给他送饭,平时他老早就在路口等着,这天早上却不见踪影。
他儿子走着叫着“爹!
爹——”,沟里回音超大,像现在的空放一样能把声音扩大几十分贝,但却听不到老关的一丝回应。
儿子感觉不对头,就加快了脚步,走到庵子门口一看,大吃一惊,只见老关头枕着门槛,大张着嘴,双目圆睁,一摸鼻子,没一点气息。
老关儿子赶紧把他背到家里,叫来村医,村医用听诊器听了听,摇摇头说:“准备后事吧,他的样子看起来好像是被吓死的!”
从这以后,沟底原本是一个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好去处,却成了谈之色变的恐怖之地。
常言说,东西越捎越少,话越捎越多。
村子里的人越传越邪乎,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比聊斋还聊斋的骇人地方。
中午和晚上,胆小的人再也不敢往沟底去了。
但过了不久,那些血气方刚,胆大妄为的男人们又开始去偷树木和竹子了。
这不找个护林人还真不行啊!
大队干部又开始找人了,但做了许多人的工作,都不敢去。
大队干部经过商议,决定加大补助力度,以前老关看沟的时候每天三斤粮食,现如今如果谁愿意去看沟,就每天五斤粮食,西斤粗粮,一斤细粮。
在那个饥不果腹,吃糠咽菜的困难时期,每天五斤粮食,一家人就可以度命啊!
那是多么优厚诱人的待遇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