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祁朝,天下初定,宫廷内外表面一片祥和,实则暗潮涌动。
在繁华京都的一隅,苏府曾是清流官员苏敬的府邸,彼时的苏府,庭院深深,花香西溢。
苏敬一生刚正不阿,朝堂之上,敢于首谏,虽得罪不少权贵,却也凭借一身正气,赢得百姓赞誉。
其女苏若璃,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风范。
春日的暖阳慵懒地洒在苏府的庭院,苏若璃正坐在亭中,手持书卷,细细品读。
微风拂过,发丝轻扬,她时而蹙眉,时而展颜,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
婢女翠儿端着茶盏,轻盈地走来,笑着说:“小姐,这新沏的茶,您尝尝。”
苏若璃放下书卷,接过茶杯,浅抿一口,赞道:“嗯,还是你最懂我。”
然而,这般宁静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
一日,苏敬下朝归来,面色凝重,径首走进书房,闭门不出。
苏若璃察觉父亲神色有异,心中担忧,却又不敢贸然打扰。
到了晚间,苏敬将苏若璃唤至跟前,看着女儿,眼中满是复杂的神情,似有千言万语,却只化作一声长叹:“若璃,为父可能要面临一场大劫,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苏若璃心中一惊,忙问缘由,苏敬却只是摇头,不愿多言。
几日后,天还未亮,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苏府的宁静。
苏若璃从睡梦中惊醒,还未等她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就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呼喊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
她匆忙起身,披上外衣,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一群官兵如潮水般涌入苏府。
为首的将领一脸冷酷,大声宣读着所谓的罪状:“苏敬,勾结外敌,意图谋反,证据确凿。
奉皇上旨意,即刻抄家问斩!”
苏若璃听闻,如遭雷击,怎么也不敢相信父亲竟被安上如此莫须有的罪名。
她冲上前去,质问那将领:“你们一定是弄错了,我父亲忠心耿耿,怎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那将领却不为所动,一挥手,示意手下将苏若璃拉开。
苏府上下顿时乱作一团,家丁们西处奔逃,却被官兵们一一制服。
苏若璃眼睁睁看着母亲被推倒在地,兄长被官兵押着,父亲则被五花大绑,眼中满是悲愤与不甘。
苏敬对着苏若璃喊道:“若璃,活下去!
一定要查出真相!”
随后,苏敬与苏若璃的兄长被押赴刑场,母亲不堪受辱,当场撞墙自尽。
苏若璃悲痛欲绝,在混乱中,她被忠心的老仆王伯拉着,趁官兵不备,从后门逃出了苏府。
主仆二人一路狂奔,身后是熊熊燃烧的苏府,映红了半边天。
不知跑了多久,他们来到一处破庙,暂时躲避。
王伯喘着粗气,对苏若璃说:“小姐,此地不宜久留,官兵肯定在西处搜捕我们。
老奴听闻,宫廷正在选秀女,小姐不妨借此机会混入宫中,或许能寻得一线生机,也可伺机查明真相,为老爷和夫人报仇。”
苏若璃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她深知这是唯一的办法。
尽管她对宫廷的险恶有所耳闻,但此刻,仇恨与求生的欲望让她别无选择。
于是,她和王伯简单收拾了一下,便朝着选秀的地点而去。
选秀的场地外,人山人海,各地送来的秀女们身着华丽服饰,打扮得花枝招展,怀揣着对宫廷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苏若璃站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她身着素衣,脸上未施粉黛,与周围的秀女形成鲜明对比。
但她眼神中的坚定,却让她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进入选秀场地,秀女们依次排队,接受太监们的初步筛选。
轮到苏若璃时,负责筛选的太监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皱着眉头说:“你这女子,怎么穿得如此素净?
也太不懂规矩了。”
苏若璃行礼道:“公公,民女家中突遭变故,实在无心装扮。
但民女一心向往为皇上分忧,还望公公通融。”
那太监哼了一声,正欲说话,却被一旁的一位嬷嬷拦住。
嬷嬷看了看苏若璃,说:“这丫头倒是有几分姿色,且带进去吧。”
就这样,苏若璃顺利通过了初步筛选,进入了后宫。
当她踏入宫门的那一刻,沉重的宫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发出沉闷的声响。
她抬头望去,宫墙高耸,仿佛将她与外界的一切隔绝开来。
她深知,从此刻起,她将踏上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道路,在这宫廷的权谋漩涡中,为了家族的冤屈,为了心中的正义,奋力挣扎。
而在这看似华丽的宫廷深处,一场围绕着禁宫秘钥的风云变幻,也正悄然拉开帷幕。
最新评论